DigitalImageProcessing

本文最后更新于 2024年11月18日 下午

数字图像处理

前言

学科地位:

主讲教师 学分配额 学科类别
李峻 3 专业课

成绩组成:

作业 实验 期中 期末
10% 10% 30% 50%

教材情况:

课程名称 选用教材 版次 作者 出版社 ISBN 号
数字图像处理 《数字图像处理 使用 MATLAB 分析与实现》 2 蔡利梅 王利娟 清华大学出版社 9787302654100
- 《智能图像处理 Python 和 OpenCV 实现》 1 赵云龙 葛广英 机械工业出版社 9787111694038

为什么要学这门课?

图像是数据的一种,图像的应用场景极为广泛,因此如何获取、处理、存储数据也就显得十分重要。在本课程中我们将主要学习图像的处理技术。当然,如果非要说数字图像处理和别的课程的关联,愚以为既然图像是数据,那么就可以用到数据算法那一套上,也就与别的课程有了关联。

会收获什么?

图像简单来说就是一个矩阵。如何在这种数据结构上进行理论研究与算法应用显得十分有学习意义。本课程也将使用 MATLAB 和 OpenCV-Python 进行编码实现。

注:

本课程的代码分为 MATLAB 和 OpenCV-Python。其中:

图像获取

如何从现实世界中的模拟图像转化为计算机世界的数字图像?由于现实世界中的模拟图像是连续的,而计算机无法处理连续数据,因此我们只能对模拟图像进行离散化采样。进而引出了下面的一些概念。

像素是什么?一张模拟图像被离散化后的 最小单元

分辨率是什么?一张模拟图像被离散化后的 像素数量。例如,如果一张模拟图像被划分为由 2560×19202560\times1920 个像素点组成的数字图像,那么这张数字图像的分辨率就是像素点的数量,约 500 万。

在单一变量原则的情况下,分辨率越高,数字图像就越清晰吗?显然不是。由分辨率的定义,一张图像的分辨率表示图像中像素点的个数。如果 A, B 两张图的分辨率一致,但是 A 图的面积远超过 B,那么显然的 B 比 A 更清晰。因为 A 的一像素对应的信息量太多了,不够精细,也就导致 A 更模糊。因此我们引出了图像清晰度的度量理念。

如何定义图像的清晰度?从上面的分析可知,图像的清晰度不是由像素的数量决定的,而是由 像素的密度 决定的。于是引出了以下两种像素密度度量方式:

  • PPI 用于描述显示设备(如显示器、手机屏幕等)的分辨率(注:下面的屏幕尺寸是指屏幕对角线的长度):

    PPI=(水平像素数)2+(垂直像素数)2屏幕尺寸(英寸)\text{PPI} = \frac{\sqrt{(\text{水平像素数})^2 + (\text{垂直像素数})^2}}{\text{屏幕尺寸(英寸)}}

  • DPI 用于描述打印设备(如打印机)的分辨率:

    DPI=打印的点数每英寸的距离\text{DPI} = \frac{\text{打印的点数}}{\text{每英寸的距离}}

离散化采样出来的数字图像是如何量化表示模拟图像的?介绍三种,分别是二值图像、灰度图像和彩色图像。其中二值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就是 0011,灰度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取值在 [0,255][0,255] 之间,彩色图像中每一个像素点是一个三通道向量,R,G,BR,G,B 的取值均在 [0,255][0,255] 之间。

图像编码 *

这一部分本课程不作要求,但愚以为这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承接上一部分的「图像获取」技术。现在我们有了图像数据,就需要对其进行传输和存储,但是图像的数据量极大,如果不进行压缩编码,必将在传输和存储的过程中造成极大的消耗,因此图像的压缩编码是很重要的。目前主要有两种压缩编码策略,分别是 无损压缩编码有损压缩编码

图像处理

有了图像数据,我们就可以进行最基本、最底层语义的图像处理,进而才能有后续更高语义上的 图像分析图像理解。这一部分我们将从图像的各个处理策略入手,分别进行学习。

1 图像基本运算

首先需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齐次坐标表示与变换矩阵 TT、图像插值策略、图像映射策略。以及关于坐标系的注意点。

关于齐次坐标表示和变换矩阵。就是将图像中的点 (x,y)T(x,y)^T(x,y,1)T(x,y,1)^T 来表示。之所以要这样表示,从 这篇博客 可以看出是为了「统一图像变换的运算形式」,但应该没这么简单,可能还有很多别的意义。至于所谓的变换矩阵,其实就是利用矩阵乘法对图像的像素点转换进行格式上的统一运算,所有的变换操作都可以统一为对像素点进行矩阵乘法,例如:对于当前的一个像素点 p=(x,y,1)Tp=(x,y,1)^T 和一个变换矩阵 [kxbΔxckyΔypqs]\displaystyle \begin{bmatrix} k_x & b & \Delta x \\ c & k_y &\Delta y \\ p & q & s \end{bmatrix}。新像素点 p=(x,y,1)Tp'=(x',y',1)^T 可以通过矩阵乘法 p3×1=T3×3×p3×1p'_{3\times 1}=T_{3\times 3} \times p_{3\times 1} 得到,即:

[xy1]=[kxbΔxckyΔypqs][xy1]\begin{bmatrix} x' \\ y' \\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k_x & b & \Delta x \\ c & k_y &\Delta y \\ p & q & s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 y\\ 1 \end{bmatrix}

关于图像插值策略。常用的有三种,分别是最邻近差值、双线性插值、双三次插值。其中最邻近插值很显然,双三次插值最精准但是计算量很大,因此最常用的还是双线性插值。

关于图像映射策略。有前向映射法和后向映射法,常用的是后向映射法,因此讲讲后向映射法的流程。逻辑很简单,根据原图像的「四个顶点」与「几何变换逻辑」确定新图像的位置后,基于几何变换的 逆变换 逐个填充新图像的像素值即可。填充策略也很显然,当我们对新图像的像素点使用逆变换寻找在原图像的对应点时,会发生以下两种情况:

  1. 新图像在原图像的对应点超过了原图像的范围。说明这个像素点是由于几何变换而凭空出现的,直接赋背景色即可。
  2. 新图像在原图像的对应点没超过原图像的范围。说明这个像素点一定是有实际意义的,此时又有两种情况:
    1. 对应点存在的。说明找到了「最佳配对」,这是最完美的对应情况,直接赋原图的像素值即可;
    2. 对应点不存在。说明没有最佳配对,此时我们只能退而求其次给这个像素点生成一个配对的像素值,怎么生成呢?就可以用到上面介绍的插值策略了。

关于坐标系。理论计算和编程实现是不同的:

  • 理论计算时。采用的是 像素坐标系,左上角为原点。A(x,y)A(x,y) 中,xx 表示在 \rightarrow 方向的投影,yy 表示在 \downarrow 方向的投影。
  • 编程实现时。采用的是 矩阵坐标系,左上角为原点。A(x,y)A(x,y) 中,xx 表示在 \downarrow 方向的投影,yy 表示在 \rightarrow 方向的投影。

1.1 几何变换

有了上述的基础知识之后,就可以对图像进行下面 5 种常见的几何变换了。

1.1.1 平移

平移的逻辑比较简单。在齐次坐标下,我们将新点记作 p=[x,y,1]Tp'=[x',y',1]^T,老点记作 p=[x,y,1]Tp=[x,y,1]^T,则有:

变换公式(在老点的坐标系下,已知老点算新点):

{x=x+Δxy=y+Δy[xy1]=[10Δx01Δy001][xy1]\begin{cases} x' = x + \Delta x \\ y' = y + \Delta y \end{cases}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Delta x\\ 0 & 1 & \Delta y\\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逆变换公式(在新点的坐标系下,已知新点算老点):

{x=xΔxy=yΔy[xy1]=[10Δx01Δy001][xy1]\begin{cases} x = x' - \Delta x \\ y = y' - \Delta y \end{cases}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Delta x\\ 0 & 1 & -\Delta y\\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MATL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function newImage = translateImage(imagePath, del_x, del_y)
image = imread(imagePath);
[h, w, c] = size(image);

new_image = uint8(zeros(h, w, c));
for new_y = 1:h
for new_x = 1:w
% 方法1. 直接算老点
% [old_x, old_y] = deal(new_x - del_x, new_y - del_y);

% 方法2. 用变换矩阵 T 算老点
T = [1, 0, -del_x;
0, 1, -del_y;
0, 0, 1];
new_point = [new_x; new_y; 1];
old_point = T * new_point; % p = T * p'
[old_x, old_y] = deal(old_point(1), old_point(2));

% 找到对应的点就赋值,否则rgb就默认[0,0,0],即黑色
if old_y >= 1 && old_y <= h && old_x >= 1 && old_x <= w
new_image(new_y, new_x, :) = image(old_y, old_x, :);
end
end
end

newImage = new_image;
end

两个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matlab 平移结果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def translateImage(imagePath: str, del_x: float, del_y: float) -> np.ndarray:
# 加载图像
image = cv2.imread(imagePath)
h, w, c = image.shape

# 反向映射法
new_image = np.zeros((h, w, c), dtype=np.uint8)
for new_y in range(h):
for new_x in range(w):
# 方法1. 直接算老点
# old_x, old_y = new_x - del_x, new_y - del_y

# 方法2. 用变换矩阵 T 算老点
T = np.array([
[1, 0, -del_x],
[0, 1, -del_y],
[0, 0, 1]
])
new_point = np.array([
[new_x],
[new_y],
[1]
])
old_point = T @ new_point
old_x, old_y = old_point[:2]

# 找到对应的点就赋值,否则rgb就默认[0,0,0],即黑色
if 0 <= old_y < h and 0 <= old_x < w:
new_image[new_y, new_x, :] = image[old_y, old_x, :]

return new_image

两个方法的计算结果同样是一样的:

python 平移结果

1.1.2 镜像

假设图像有 N 行 M 列像素。则有以下镜像变换公式。

注:python 下标从 0 开始,因此下面的 -1 都是正确的。但 matlab 下标从 1 开始,下面所有公式的 -1 都要换成 +1。

变换公式(在老点的坐标系下,已知老点算新点):

{{x=M1xy=y(水平镜像)[xy1]=[10M1010001][xy1]{x=xy=N1y(垂直镜像)[xy1]=[10001N1001][xy1]{x=M1xy=N1y(对角镜像)[xy1]=[10M101N1001][xy1]\begin{cases} \begin{cases} x' = M - 1 - x \\ y' = y \end{cases} &\text{(水平镜像)}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M - 1\\ 0 & 1 & 0\\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cases} x' = x \\ y' = N - 1 - y \end{cases} &\text{(垂直镜像)}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0\\ 0 & -1 & N - 1\\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cases} x' = M - 1 - x \\ y' = N - 1 - y \end{cases} &\text{(对角镜像)}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M - 1\\ 0 & -1 & N - 1\\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end{cases}

逆变换公式(在新点的坐标系下,已知新点算老点):

{{x=M1xy=y(水平镜像)[xy1]=[10M1010001][xy1]{x=xy=N1y(垂直镜像)[xy1]=[10001N1001][xy1]{x=M1xy=N1y(对角镜像)[xy1]=[10M101N1001][xy1]\begin{cases} \begin{cases} x = M - 1 - x' \\ y = y' \end{cases} &\text{(水平镜像)}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M - 1\\ 0 & 1 & 0\\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cases} x = x' \\ y = N - 1 - y' \end{cases} &\text{(垂直镜像)}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0\\ 0 & -1 & N - 1\\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cases} x = M - 1 - x' \\ y = N - 1 - y' \end{cases} &\text{(对角镜像)}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1 & 0 & M - 1\\ 0 & -1 & N - 1\\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end{cases}

MATL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function newImage = mirrowImage(imagePath, dim)
image = imread(imagePath);

% 方法1. 直接调用内置函数 flipdim
% new_image = flipdim(image, dim);

% 方法2. 后向映射法
[h, w, c] = size(image);
new_image = uint8(zeros(h, w, c));
disp([h, w, c]);
for new_y = 1:h
for new_x = 1:w
if dim == 1
% 垂直镜像
T = [1, 0, 0;
0, -1, h + 1;
0, 0, 1];
else
% 水平镜像
T = [-1, 0, w + 1;
0, 1, 0;
0, 0, 1];
end

new_point = [new_x; new_y; 1];
old_point = T * new_point; % p = T * p'
[old_x, old_y] = deal(old_point(1), old_point(2));

disp([new_y, new_x, old_y, old_x]);
new_image(new_y, new_x, :) = image(old_y, old_x, :);
end
end

newImage = new_image;
end

两个方法的计算结果是一样的:

镜像图像

Pyth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def mirrowImage(imagePath: str, dim: int) -> np.ndarray:
# 加载图像
image = cv2.imread(imagePath)
h, w, c = image.shape

# 方法1. 使用内置函数 注意这里的dim不是维度,官方标准为:0表示垂直镜像,正数表示水平镜像,负数表示对角镜像
# return cv2.flip(image, dim)

# 方法2. 反向映射法
new_image = np.zeros((h, w, c), dtype=np.uint8)
for new_y in range(h):
for new_x in range(w):
if dim == 1:
# 垂直镜像
T = np.array([
[1, 0, 0],
[0, -1, h - 1],
[0, 0, 1]
])
else:
# 水平镜像
T = np.array([
[-1, 0, w - 1],
[0, 1, 0],
[0, 0, 1]
])

new_point = np.array([
[new_x],
[new_y],
[1]
])
old_point = T @ new_point
old_x, old_y = old_point[:2]

new_image[new_y, new_x, :] = image[old_y, old_x, :]

return new_image

注意 OpenCV 内置函数的逻辑与 MATLAB 是不一样的。

镜像图像

1.1.3 旋转

我们以图像的左上角即原点作为旋转点,逆时针方向为正方向。对于原图中的任意点 (x,y)(x, y),我们将其表示为 (rcosα,rsinα)(r\cdot \cos \alpha,r\cdot \sin \alpha),逆时针旋转 θ\theta 度后,就有下面的变换公式和逆变换公式。

变换公式(在老点的坐标系下,已知老点算新点):

{x=rcos(αθ)=rcosαcosθ+rsinαsinθ=xcosθ+ysinθy=rsin(αθ)=rsinαcosθrcosαsinθ=xsinθ+ycosθ[xy1]=[cosθsinθ0sinθcosθ0001][xy1]\begin{cases} x' = r\cdot \cos (\alpha - \theta) = r\cdot \cos \alpha \cdot \cos \theta + r\cdot \sin \alpha \cdot \sin \theta = x \cdot \cos \theta + y \cdot \sin \theta \\ y' = r\cdot \sin (\alpha - \theta) = r\cdot \sin \alpha \cdot \cos \theta - r\cdot \cos \alpha \cdot \sin \theta = -x \cdot \sin \theta + y \cdot \cos \theta \end{cases}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cos \theta & \sin \theta & 0\\ -\sin \theta & \cos \theta & 0\\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逆变换公式(在新点的坐标系下,已知新点算老点):

{x=xcosθysinθy=xsinθ+ycosθ[xy1]=[cosθsinθ0sinθcosθ0001][xy1]\begin{cases} x = x' \cdot \cos \theta - y' \cdot \sin \theta \\ y = x' \cdot \sin \theta + y' \cdot \cos \theta \end{cases} \to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 \begin{bmatrix} \cos \theta & -\sin \theta & 0\\ \sin \theta & \cos \theta & 0\\ 0 & 0 & 1 \end{bmatrix} \begin{bmatrix} x'\\ y'\\ 1 \end{bmatrix}

确定新图尺寸。我们可以利用上述变换公式,首先「在原图的坐标系下」计算出 4 个顶点变换后的坐标 P1(x1,y1),P2(x2,y2),P3(x3,y3),P4(x4,y4)P_1(x_1,y_1),P_2(x_2,y_2),P_3(x_3,y_3),P_4(x_4,y_4) 来确定新图的尺寸:

M=max(x1,x2,x3,x4)min(x1,x2,x3,x4)+1N=max(y1,y2,y3,y4)min(y1,y2,y3,y4)+1\begin{aligned} M =& \lceil \max(x_1, x_2, x_3, x_4) - \min(x_1, x_2, x_3, x_4) + 1 \rceil\\ N =& \lceil \max(y_1, y_2, y_3, y_4) - \min(y_1, y_2, y_3, y_4) + 1 \rceil \end{aligned}

坐标系转换。与上述平移/镜像时可以直接使用逆变换找老点时不同,旋转时的坐标系会发生变化(其实就是新原点相对于老原点在 xxyy 方向上有了一定的偏移量),因此我们需要 先将新点逆偏移到老点的坐标系中,再根据逆变换寻找到对应的老点。逆偏移的逻辑很简单,对于新图中的任意一点 (x,y)(x', y'),逆偏移的计算方法如下:

{x逆偏移为x+min(x1,x2,x3,x4)y逆偏移为y+min(y1,y2,y3,y4)\begin{cases} x' \xrightarrow []{\text{逆偏移为}} x' + \min(x_1, x_2, x_3, x_4)\\ y' \xrightarrow []{\text{逆偏移为}} y' + \min(y_1, y_2, y_3, y_4)\\ \end{cases}

坐标逆变换。最后我们进行坐标逆变换辅以合理的插值策略即可实现后向映射法。

1.1.4 缩放
1.1.5 错切

1.2 代数运算

  • 加法:添加内容。
  • 减法:去除噪声。
  • 乘法:提取内容。
  • 逻辑与、逻辑或、逻辑非、逻辑异或。

1.3 模版运算

就是卷积运算。

2 图像正交变换

本章主要学习傅里叶变换。上面学习的内容都是对图像在「空间域」上进行的运算,现在我们对图像进行变换得到「频域」信息,从而可以在频域上的对图像进行变换与分析。

图像中可以被人类识别的数据在频域上都是低频,而一些例如噪声、边缘信息在频域上都是高频。因此通过「高通」或「低通」等滤波器可以对图像从频域上进行过滤操作。

傅里叶变换原本是连续函数的变换方法,在计算机处理时需要进行离散化处理。因此我们需要掌握离散傅里叶变换。对于一个 nn 维向量,离散傅里叶变换的时间复杂度是 O(n2)O(n^2),为了加速这个变换过程,基于分治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被设计了出来,使得变换的时间复杂度优化到了 O(nlogn)O(n\log n)

补充一下 卷积定理。空间域的乘积等价于频域的卷积,空间域的卷积等价于频域的乘积。

3 图像增强

值得一提的是,下面介绍的技术几乎都可以被 DL 方法秒杀。

基于映射的图像增强。从「映射」的角度通过变换对灰度图像进行增强。常见的映射策略分为线性和非线性。一些名词的提示:1)提升对比度就是让灰度图中暗的地方更暗、亮的地方更亮。2)在灰度图像中,亮度取决于灰度值,例如在 8 级灰度的灰度图像中 [0,255][0,255] 就对应从黑到白。

基于直方图的图像增强。从「灰度值频率」的角度通过变换对灰度图像进行增强。为了增加图像的信息量,我们需要找到一种变换使得原图在每一个灰度级上的像素点数量接近。因此,对于原图的灰度概率密度分布 rr 和新图的灰度概率密度分布 ss,基于直方图的灰度变换本质上还是找到一个合适的映射 T()T(\cdot) 使得 s=T(r)s=T(r) 能够尽可能符合 均匀 分布。例程:

1
2
Image = rgb2gray(imread('girl.jpg'));
NewImage = histeq(Image,256);

基于照度反射模型的图像增强。从「图像成像 f(x,y)f(x,y) 是由照射光强 i(x,y)i(x,y) 在物体上经过反射强度 r(x,y)r(x,y) 形成的」的角度通过变换对图像进行增强。其中 f(x,y)=i(x,y)×r(x,y)f(x,y)=i(x,y)\times r(x,y)。理解起来很容易,照射光强相对平稳,而反射强度会因为物体表面的信息变化很大。因此基于照度反射模型的图像增强逻辑就是衰减图像低频段,增强图像高频段。有两种方法可以基于照度反射模型进行增强:

  • 基于同态滤波。本质就是一个高通滤波运算。对其 1)取对数之后拆分将积式转换为和式,2)利用傅里叶变换将和式转换为低频信息与高频信息之和,3)进而可以使用高通滤波器的卷积运算进行增强,最后再 4)逆变换到空间域并 5)取指数即可进行得到最终的图像增强结果;(注:根据卷积定理,上述 2,3,4 步的卷积运算可以直接用空间域的乘积来代替)

  • 基于 Retinex 理论。先利用卷积直接计算出每一个通道的光照强度 i(x,y)i(x,y) 估计值,然后根据定义式取对数再作差即可。

基于暗原色先验的图像去雾增强。参见何凯明 [CVPR 2009] 的研究内容。

首先给出何凯明的「暗原色先验」原理:在绝大多数非天空的局部区域内,某一些像素在 RGB 三色通道中至少有一个通道的像素颜色值比较低,因此对于非雾图像的暗原色图像几乎都是很暗的颜色。下图给出了暗原色图像的计算方法:

暗原色图像的计算方法

接着给出雾天成像模型。定义图形中的某个点为 xx,雾天成像图为 II,原始图像为 JJ,成像点 xx 距实体距离为 d(x)d(x),大气光为 AA,大气散射系数为 β\beta,则透射率 t(x)=eβd(x)t(x)=e^{-\beta \cdot d(x)},则有雾天成像模型:

I(x)=J(x)eβd(x)+A(1eβd(x))=J(x)t(x)+A(1t(x))\begin{aligned} I(x) &= J(x) \cdot e^{-\beta \cdot d(x)} + A \cdot (1-e^{-\beta \cdot d(x)}) \\ &= J(x) \cdot t(x) + A \cdot (1 - t(x)) \end{aligned}

现在我们的问题转化为了求解 AAt(x)t(x) 两个参数值:

  • 对于参数 AA。取暗原色图像中最大像素值即可;

  • 对于参数 t(x)t(x)。如下图估计:

    参数 t(x) 的估计

应用拓展。去雾的本质就是对亮度过高的图像进行增强,这对于过曝图像也可以处理,同样的对于低光过暗的图像,可以通过取反转化为过曝图像后应用去雾算法处理后再取反返回即可。

4 图像平滑

5 图像锐化

6 图像复原

7 图像的数学形态学处理

8 图像分割

图像分析

基于上一部分最底层语义的「图像处理」技术,本部分将展开更高一层语义「图像分析」技术的学习。

综合应用

基于上一部分中层语义的「图像分析」技术,本部分将结合 图像分类图像检索 技术展开最高层语义「图像理解」技术的学习。

图像分类

图像检索


DigitalImageProcessing
https://blog.dwj601.cn/GPA/5th-term/DigitalImageProcessing/
作者
Mr_Dwj
发布于
2024年8月27日
更新于
2024年11月18日
许可协议